問漁湖畔引路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做的是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三尺講壇、一生情懷。連師專的教師們不忘初心、心懷信仰,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兢兢業(yè)業(yè),履行著自己“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圣職責。
敬業(yè)樂群、師表八荒。一直以來,連師專的教師們時刻堅守在教學一線,用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去教導關愛每一位學子,在培養(yǎng)人才立德樹人的同時,他們自己也化身為學生們難忘的大學記憶…
“2018江蘇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獎獲得者——馬聰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碩士
美術學院專職輔導員、分團委書記、學生黨支部書記
十余年來她兢兢業(yè)業(yè),勤懇耕耘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線,在黨建、團建、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域獨樹一幟,成效卓著,先后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優(yōu)秀指導老師。她不僅是學校首屆“金牌輔導員”,還是連云港市首屆“最美警嫂”,是一名江蘇省優(yōu)秀人民警察、港城公安先鋒背后的賢內助,多年來用對教育事業(yè)無限忠誠和熱愛,對公安工作無私付出與堅守的實際行動譜寫了當代女性的奉獻之歌,正氣之歌。
十年的輔導員工作經歷,有經驗和教訓、有歡笑和淚水,但更多的是感動和滿足。與青年學生在一起,用嚴管厚愛護航莘莘學子堅守美育理想,創(chuàng)新美育方法,聚力美育服務,成就合格的美育工作者夢想,竭盡所能讓學生因她而改變,因她而成就難忘而美好的青春歷程,是她十余載不變的初心。
從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就這樣的告誡自己:學生的每一件小事都要當作自己大事來辦。十年過去了,她從未放松過嚴格的自律要求,提倡潛移默化的引導方式,在具體事務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自覺用良好的師德風范、嚴謹的行為規(guī)范影響教育學生,從細微處入手,本著平等與尊重的原則,在處理和學生的關系上,做到“亦師亦友”。在管理要求上,嚴肅認真,不打折扣,在生活學習上,又是好友,近距離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動態(tài),力爭做到關心每一位同學的成長。對待思想和學習后進的學生,她經常帶頭深入班級、深入寢室,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情況,和同學們談心,不厭其煩地做好思想工作,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學生生病或是寢室同學發(fā)生矛盾時,不管有多晚,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學校為學生排憂解難;對待學生工作干部,更是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嚴格的紀律和工作要求去培養(yǎng)和教育他們,悉心指導學生干部開展各項工作,在實踐中培養(yǎng)起一批又一批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干部隊伍。
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她更是給予了悉心的關懷和幫助,盡力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解決困難,樹立自信自強的觀念,曾經有這樣一位學生,家境貧寒,雙耳聽力存在嚴重障礙。面對這樣一個折翼天使,經過全面的走進了解,在宿舍安排上,特意挑選素質高的班級干部和她一起,號召全班同學共同關注關心這個集體的一員;并從黨員愛心捐助基金款拿出一些資金,攜手校工會,為她高配一臺電腦更有利于她的專業(yè)學習;每學期和所有任課老師提前溝通孩子的情況;在“身邊榜樣 前行力量”主題教育活動中,把她作為身邊優(yōu)秀典型推出,用她的事跡感染和帶動更多的同學為了夢想去努力,取得良好的效果;鼓勵她申請國家助學金和助學貸款,同時向她推薦適合的勤工助學崗位,讓她學習沒有后顧之憂。三年后她和其他孩子一樣完成所有課程學習,順利畢業(yè)并就業(yè)。就像學生所說的“我不幸躑躅在無聲的世界里,但我有幸生在這個充滿關愛的社會”。至今女孩甜甜的笑臉仍烙刻在她的腦海里。
在育人的工作生涯中她被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動過,也用愛感動著學生,關心、愛護著每一個學生。她是這份愛的教育情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她所在的美術學院是一群學習藝術的孩子,也是未來的美育工作者,思想比其他專業(yè)學生更加活躍,行為規(guī)范性意識不強,在校只有短短的三年時間,在教育管理上存在更大的難度,學生們在校園里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關懷,更需要精神上的引領,使他們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工作中的她善于思考總結,敢于開拓創(chuàng)新,自身法律專業(yè)背景帶來的嚴謹、理性、敬畏規(guī)則的思維模式與美術專業(yè)學生活躍跳脫的鮮明個性碰撞,就產生了不一樣的火花,日常工作中既不折不扣講原則嚴要求、細處規(guī)范,又尊重個體差異特點不失活潑。多年來她圍繞立德樹人、以美育人要求,貫徹“構筑校園美境,實施校園美育,塑造校園美心”的育人理念,積極利用現有師資力量和人才優(yōu)勢,有目的、有計劃地采取合作與自主形式在校內舉辦一系列美育項目與學生活動,結合學生專業(yè)技能提升,圍繞在美育中堅定文化自信,策劃開展包括中國夢、核心價值觀、重要節(jié)日、紀念日等各種主題的書法、繪畫、攝影、設計類大賽,積極參與組織一系列面向全校師生的藝術展覽,并結合展覽開展師生美育對話活動,充分發(fā)揮書畫文化引領作用和育人功能,實現以美育人目標。
鮮明的活動主題,多樣的活動形式,全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將藝術與教育統(tǒng)一于人的身心塑造之中,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2018年校園文化成果建設評選中《揚百年師范傳統(tǒng) 展社會美育風采——“美善相樂”的美術師范生特色社會實踐》,2018年黨建創(chuàng)新工作案例評選中《弘揚百年師范傳統(tǒng) 吹響新時代美育號角——連云港師專美術學院“黨建+藝術”創(chuàng)新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教育新途徑》均獲校一等獎。在美育品牌創(chuàng)新路、德藝雙馨美術工作者培育路上,她是求索者和實踐者。
2014年學院螢火志愿者協會成立以來,在她的悉心策劃和指導下,隊員們圍繞“四走進,四服務”要求,走出校園開展各種社會服務活動。2011年《專業(yè)與實踐的火花——美術系學生走進市香江花園幼兒園》、2013年《立足專業(yè)特色優(yōu)勢 提升志愿服務水平——志愿服務走進市葵花社區(qū)》、2015年《以奉獻 致青春——鐘聲教育機構幼兒園環(huán)境設計與制作》與《關注在連老兵 傳承老兵精神 》、2016年《播撒藝術和愛的種子——志愿服務走進蘇北農村基層教學服務點》、2017年《播撒藝術和愛的種子——社會福利中心筑愛藝之行》、2018年《播撒藝術和愛的種子——志愿服務走進東海縣黃川中心小學》,活動媒體報道達幾十次,取得了極好的社會美譽度。
此外,團隊多年堅持走進連云港市海寧小學開展書法校園行活動;走進多家幼教機構,裝飾美化園內環(huán)境,服務學前教育;走進市美術館,運用公共文化陣地,延伸校園美育課堂,服務公眾文化需求;與省扶貧辦對接,在灌云縣天平希望小學進行美育扶貧;走進貧困兒童家中,長期愛心家教;走近環(huán)衛(wèi)工人,從大學生的視角來關注社會,關注民生;走進敬老院,教老人書法與剪紙;走進社區(qū),關心孤寡老人,關注公共設施,宣傳公共衛(wèi)生知識......
立足校園、走向社會,拓展社會服務的領域和水平,抓好常規(guī),凝煉特色,打造螢火志愿服務品牌,堅持以美的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在知行合一中鍛造時代新人。青年大學生在奉獻中展現的青春風采著實令人敬佩和欣慰。她就是這支優(yōu)秀志愿者隊伍的領頭羊和排頭兵。
作為教師的她,敬業(yè)樂群,為人師表;作為警察的他,立警為公,執(zhí)法為民。他戰(zhàn)斗在社會安定的前沿,她奉獻在家庭的港灣,一路走來多年,她飽嘗了作為一名警嫂的酸甜苦辣,用自己柔弱的雙肩勇敢地挑起家庭的重擔,用默默的支持奉獻和甘于清貧的廉心與丈夫攜手并肩。用一份執(zhí)著與愛心、理解與寬容、隱忍與堅強,坦然品味著一位警嫂的苦與甜,全力支持丈夫工作,守護丈夫的對公安事業(yè)的赤子之心,是丈夫一心為公的堅強后盾。
然而家庭的重擔卻并沒有讓對自己的工作有過一絲懈怠,她把滿腔的忠誠獻給教育事業(yè),把滿心的熱愛獻給莘莘學子,多年來在輔導員工作崗位上率先垂范,愛生如子,創(chuàng)新性地將德育與美育的教育理念貫穿教育工作始終,多次受到省市級和校級表彰。
事業(yè)雙贏的典范,家庭和諧的樂章。馬聰老師以實際行動譜寫一首當代新女性的奉獻之歌、愛心之歌、正氣之歌。
責任部門/黨委宣傳部
版/校大學生記者團
小編/曉敏
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歡迎你!
學校代碼1330
招生熱線0518-85986111,85986168